国际顶级期刊《自然》主刊发表了南京农大陶小荣教授团队最新成果,揭示病毒攻击植物激素受体有利自身侵染,植物则进化出了一种免疫受体模拟受攻击的激素受体,从而识别病毒、并激活免疫反应,该研究揭示了植物免疫受体监控病毒靶向激素受体诱导抗病的全新机制,提供了植物与病毒“军备竞赛”的新案例。
来自中国海洋大学的研究人员引进了一个可用于检测活体鱼类腹腔内ETs(细胞外陷阱)的新方法,并表明胞外陷阱的形成参与了腹腔内疫苗接种早期的免疫反应;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NaCl促进氮杂包覆的七甲川花菁形成J聚合体,可以用于监测植物盐胁迫和肿瘤的光热治疗。
来自德国、法国和西班牙的科学家联合研究表明,新冠病毒不只是攻击肺部,还能杀死大脑内皮细胞,导致大脑血管受损,从而导致认知功能受损。
厦门大学夏宁邵教授和香港大学管轶教授团队在Science子刊《科学· 转化医学》上发表研究论文,开发了一种基于重组刺突蛋白和创新佐剂的新型冠状病毒重组蛋白疫苗,在多种动物模型中验证了该疫苗的免疫原性和有效性,为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提供了一种新的候选疫苗。
来自中国科学院微生物学研究所的施一和高福课题组在Cell子刊发表文章,研究解释了SARS-CoV-2核心聚合酶复合物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并发现SARS-CoV-2与SARS-CoV相比,酶活性更低,热稳定性更差。
近日,两台Newton 7.0 Bio植物活体成像陆续抵达长沙,分别落户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国家油料改良中心湖南分中心,已安调成功,将助力袁隆平院士及官春云院士两大团队进行水稻和油料作物研究。
中国药科大学基础医学与临床药学学院赵灵之、彭娟娟团队在Science子刊发表文章,研究将MTH1的小分子抑制剂TH588作为化疗药物,与光敏剂Ce6共同负载于纳米材料中,实施化疗与光动力学疗法(PDT)的联合治疗。通过两者的协同作用,在乏氧的实体瘤中获得了更佳的治疗效果。
近日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研究人员开展了关于嵌合αFR抗原受体NK-92细胞免疫疗法的抗卵巢癌的研究。研究表明αFR在90%的卵巢癌细胞中高表达,而在正常细胞或组织中不表达,而且不受早期化疗治疗的影响,可作为理想的肿瘤抗原应用于卵巢癌的治疗中。